2025年8月11日至8月15日,第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“新生第一课”公益暑期学校成功举办。本次暑期学校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、中国李大钊研究会、北京大学伟德国际victor1946、吉林大学伟德国际victor1946、全国高校思政课“手拉手”集体备课中心(吉林大学)联合主办,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》编辑部、《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》编辑部、《李大钊研究》编辑部协办。本次暑期学校授课主题为: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主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。共有来自全国32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、特别行政区的380所院校的1700余名学生报名参与学习。学院组织2025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全体研究生新生圆满完成暑期学校学习。

本次暑期学校以专题讲座和专题分享会的形式进行。在6场专题讲座环节中,马研会理事长、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、北京大学工会主席安钰峰围绕“如何研读习近平著作”进行系统讲授;吉林大学伟德国际victor1946院长、马研会副理事长吴宏政从阅读意义、阅读方法的角度分享了“如何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”;北京大学伟德国际victor1946党委书记孙来斌以马克思主义的四个发展阶段为线索,深入解读了“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脉络”;北京大学伟德国际victor1946教授、马研会顾问仝华以毛泽东著作为例,结合学习与研究心得讲授“如何研读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著作”;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、列宁思想研究会会长王东详细解析了列宁的六大创新和晚年飞跃,系统阐释“如何研读列宁著作”;清华大学伟德国际victor1946教授、马研会顾问刘书林以“如何撰写学术论文”为题,讲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原则。专题分享环节中,多位学者老师分享学习研究经验。
本次暑期学校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”的战略任务,围绕“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主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”这一主题,面向广大青年学子阐释如何理解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、观点、方法,倡导青年研究者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,建设具有中国特色、中国风格、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成果,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,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。此次暑期学校学习有助于学生研读经典文本,理论联系实际,坚定理想信念,把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,勇担时代重任。
我院2025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董洁同学表示,为期五天的课程,让我收获满满,各位知名专家、学者的精彩讲授让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。我深刻领悟到,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,在未来的学习中,要精研经典,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,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力量,筑牢理论根基。同时积极投身实践,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中,用理论之光照亮现实之路,秉持严谨治学的态度,不断探索创新,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。
我院2025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李雨晴同学表示,此次暑期学校的授课题目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研究展开,涵盖经典著作研读、理论脉络梳理、学术写作及国际交流等方面,系统性强。如何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,专家学者的报告层层深入,让我明白理论学习需要追本溯源。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撰写指导,以及调查研究、社会思潮研究等内容,实用且针对性强,为今后学术道路指明方向。国际学术动态追踪相关分享,更拓宽了我的视野,让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需兼具深度与广度。
我院2025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周敏同学表示,通过此次“新生第一课”暑期学校课程的学习,让我受益匪浅。在此次课程中,老师们为我们系统地讲授了研读专业书籍的方法,反复强调研读相关领域文献及著作的重要性,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扎实的文本功底是研究的基石。刘书林等诸位教授关于“如何撰写学术论文”的精彩讲解,则为我搭建了清晰的学术写作基础框架。此次学习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思想武装。我将努力融会贯通所学知识,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研究道路上,着力打牢文本基础,注重实践调研,恪守学术规范,不断提升学术素养,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(撰稿:张志 审核:欧广丽 宫晓虹)